理论经验交流
党的二十大报告要求“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推动形成良好网络生态”,这为新征程我国网络生态治理指明了前进方向。法治作为规则之治,是规范网络秩序、维护网络安全的重要途径。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多个场合强调“依法治理网络空间”“要坚持依法治网、依法办网、依法上网,让互联网在法治轨道上健康运行”。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充分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加强网络治理法治化,以法治加强网络生态建设,完善网络生态建设的法治体系,强化网络执法、司法工作,推进全民网络守法,为人民营造清朗有序的网络空间。
完善网络生态建设的法治体系
我们要加快建立健全网络生态建设领域的法律法规制度,形成以法律法规为主干和核心,以制度、行规、社群规约和网民行为规范等为补充的网络生态规范体系,使德治和法治相互配合,推动形成良好网络生态。发挥政府部门统筹协调作用,强化管网治网各部门各单位的协同功能,营造良好的网络治理机制。
完善重点领域立法。增强立法的系统性、时效性和前瞻性,有关方面要加快维护国家网络安全、公民网络权益和规范网络平台责任等重点领域的立法步伐,使网络生态建设有法可依。
促进网络规约建设。落实网络市场主体的责任,有关方面要引导网络市场主体自觉以法律法规红线、社会公序良俗底线,化解网络市场主体追求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矛盾,引导网络市场主体自觉承担社会责任,通过制定网络行业规章、网络企业章程、网民行为公约等网络规约,推动网络行业组织、网络企业、网民实现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规范。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的重要道德原则等融入组织或平台的规章制度完善中,融入网络交易规则、网络纠纷处理规则、网络知识产权保护规则、网络数据保护规则、网络个人隐私保护规则等网络规则中,融入网民的行为公约中,规范网络平台的封、删、禁行为,规范网民的网络社交言行,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从而充分发挥网络规约在协调网络主体关系、约束网络主体行为、维护网络社会秩序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强化网络用户行为规范,提高网民的道德水平和法律意识,促使网民在参与网络活动时,自觉传播“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信息,防范和抵制不良网络信息,坚决反对并主动举报违法网络信息,文明参与网络生态建设。
严格网络执法和司法工作
严格规范网络执法。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加大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领域执法力度”。严格执法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立法的预期效果,有助于网络生态建设的稳步推进。执法机关要深化执法体制改革,完善权责清晰、运转顺畅、保障有力、廉洁高效的网络执法管理体系;加大对重点领域执法力度。持续在重点领域和突出领域开展专项行动,严厉打击网络违法犯罪行为,积极防范网站安全隐患、持续“清朗”系列专项行动等;创新执法方式,广泛运用约谈、整改、通报等多种执法手段,做到宽严相济、法理相融;积极推进“智慧执法”,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赋能网络执法,提升执法效率和水平。
严格守护网络司法公正。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公正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司法机关要加强对公民网络权益的保护,加大对信息安全、民生保障等重点案件的查办力度;强化司法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依法制止垄断协议、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等垄断行为,严厉打击侵犯商业秘密、假冒伪劣等不正当竞争行为,依法严惩“大数据杀熟”、强制搭售等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引导平台和资本更好地服务人民,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完善网络案件裁判规则,适时出台相关司法解释,完善审理机制,提升审判效能,维护网络安全,化解涉网纠纷;主动适应互联网创新发展趋势,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科技创新成果与司法工作深度融合,完善“互联网﹢司法”模式,推进互联网法院建设,全面构建高效便民、多元解纷、智慧精准的网络司法服务体系,为网络生态建设奠定司法保障。
积极推进全民网络守法
我国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网民群体,但网民的网络素养参差不齐,法治素养不均衡。要实现全民网络守法,一方面要培养网民的网络权利意识,依法行使维护自身网络权益、使用网络服务、参与网络法治实践的权利;另一方面,要强化网民的网络义务意识,依法履行规范自身网络行为、维护网络安全、助力网络清朗的义务。因此,必须坚持法治和德治相结合,坚持治标与治本相一致,将培养好网民的目标落到实处、精准靶向、着实发力。
健全守法奖惩机制。实行优先解决问题、简化处理程序的“绿色通道”等支持性政策,褒奖网络善行义举,通过“黑名单”等制度强化对网络违法失信者的约束与惩罚,从而调动网民的守法积极性,维护法律的权威,形成德者有得、恶者恶报的正向效应。
加强网络法治教育。形成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首要,以宪法为核心,以涉网法律为重点,以网络法规和规范性文件为补充的网络法治教育内容体系,明确网络活动的底线和高压线,教育引导广大网民自觉尊崇、遵守和信仰法律。充分利用微博、抖音等平台,结合国家宪法日、国家安全教育日等纪念日,通过主题教育、社会实践活动等多种载体,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网络法治教育活动,提升网络法治教育的可接受性与实效性。发挥学校主导作用,将网络法治教育贯穿学校教育的各个阶段,营造校园网络法治教育氛围;完善家校合作机制,提高家长的网络法治教育的意识和能力,引导家长成为子女学法、守法、用法的榜样;广泛组织和动员国家机关与社会力量支持和参与网络法治教育工作,建设高水平的专职和兼职网络法治教育队伍,形成家校社相配合、网上网下相结合的网络法治教育合力,切实提高网民的守法意识。
(作者单位系华南理工大学)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