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智能化服务助力银龄跨越数字鸿沟
发布时间:2023-11-09 09:44 文章来源: 人民邮电报

  目前,我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数量最多的国家,也是世界上人口老龄化最快的国家之一,已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近年来,我国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数字技术成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改善民生的重要力量。有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12月,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超2.8亿,占全国人口的19.8%;我国老年(60岁及以上)网民规模达1.53亿,约占这一人口比例的54%。如何让老年群体跨越数字鸿沟,充分享受数字技术和智能化服务带来的便利,是走进数字时代过程中的必答题。“数字惠老”并非一日之功,要瞄准突破点、勾勒延长线、筑基实效面,一任接着一任干,一棒接着一棒传,一锤接着一锤敲,一件接着一件清,持之以恒,久久为功。

  一是瞄准突破点。聚焦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融入智慧生活的需求和困难,不断寻求突破点,加强老年人对智能手机的应用能力,切实解决老年人在运用智能手机方面遇到的突出困难,实现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例如,老年人使用网络主要是为了获取信息、社交、娱乐等,通信企业在推出相关智能设备和产品时,应当适应老年人的需求,采用“一键式”“傻瓜式”等简单便捷的操作模式。2021年,工信部启动“互联网应用适老化及无障碍改造专项行动”,通过大字体、大图标、高对比度文字等形式,为老年人使用智能设备提供良好的辅助。在方便老年人办理业务方面,中国移动推出10086“敬老专线”,凡是65岁以上老年客户拨打10086,无需经过智能语音提示和数字选择等操作环节,直接接入“尊长专席”,享受更周全、更贴心、更直接的“心级服务”。近日,中国消费者协会针对适老化APP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76.2%的调查对象对APP适老化的现状整体持满意态度。

  二是勾勒延长线。赋能老年群体跨越数字鸿沟,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应勾勒延长线,在系统集成中提升整体性,在集思广益中增强精准性。消除老年人的数字鸿沟,首先应提升互联网基础设施覆盖率和效率。在基本解决数字技术与服务可及性问题的基础上,充分利用5G网络、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以数字技术打通政务服务、城市治理、公共安全等领域,进一步建设信息高速、运营信息高铁。其次,跨越银龄数字鸿沟的关键在于了解老年人的真实需要,尊重他们的习惯,倾听他们的故事,从而提供更加适合老年人需求的数字化产品和服务。最后,还应突出“科技向善”理念,线上线下结合,双向并进,打破老年人对数字产品的疏离感,满足他们消费采购、社交娱乐、查阅资讯和体验服务等生活需求,创造更美好的数字生活体验。

  三是筑基实效面。数字化最主要的特点是“快”,而老龄化加剧体现的特点是“慢”。平衡数字化快速发展和老龄化加剧之间的矛盾,使老年人享受到数字红利,关键在于筑基实效面,优化传统社会结构,使人、技术、制度都适应数字化和老龄化社会的发展。

  古人云:“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破解银龄数字鸿沟难题,要坚持系统思维,进一步加强法律、规划、政策、标准和规范等制定,不断完善数字鸿沟治理的政策制度体系;初步构建起上下联动、多元参与、广泛覆盖的老年人科学素质提升服务体系,使老年人的数字技能稳步提升,防范金融和电信网络诈骗意识和能力明显增强,打造一批帮助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的平台阵地,形成一批典型案例和实践经验,助力广大老年人走进数字时代、融入智能社会、享受智慧生活,不断增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同时,要坚持目标导向,践行为民服务使命,从需求侧改善消费环境,在供给侧强化要素保障,让广大老年人更好地共享信息时代的发展成果,畅享数字美好新生活。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