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逸飞:城市“体检师”用智慧为福州“把诊问脉”
发布时间:2025-04-29 15:13 文章来源:数字峰会组委会

  访谈人物:林逸飞

  福州大学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院长助理

  智慧城市研究所所长

  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批复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时,明确提出要“健全规划实时监测、定期评估、动态维护机制,建立‘城市体检’评估机制,建设没有‘城市病’的城市”。2019年起,福州作为试点城市之一,积极参与到全国城市体检工作中,截至2024年已是第六个年头。

  自20世纪90年代,在福州工作的习近平同志亲自擘画和组织实施《福州市20年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设想》以来,福州持续探索可持续发展之路,在经济、社会和环境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综合解决方案,城市面貌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去年被联合国人居署授予城市可持续发展领域的高级别奖项——首届全球可持续发展城市奖。

  本期,福州大学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院长助理、智慧城市研究所所长林逸飞做客《数字青年说》,围绕城市体检、城市更新、智慧城市建设等问题,展开探讨,为城市发展献计献策。

  巧用行走的“探测仪”发现“城市病”

  林逸飞,本科攻读城乡规划专业,硕士研究方向是智慧城市,在智慧城市研究所这个年轻且充满活力的团队里,他犹如一位“翻译员”,承担起相互沟通的桥梁作用。

  “团队成员平均年龄约30岁,来自于不同的专业,我们在福州大学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李苗裔老师的带领下,将吴良镛先生在人居环境科学里提出的关于建筑、规划、风景园林这三个学科涵盖进来,同时加入计算机科学、视觉传媒艺术等内容,希望在城市建设运营和维护的过程中擦出不一样的火花。”林逸飞坦言,计算机建筑规划的语言体系和学科体系与通常意义上的城市更新、城市规划不太一样,所以他要把城市规划及建筑领域的算法模型转化成为计算机领域的代码,并让它执行及运行起来。

  在谈及为何会参与到城市体检这项工作时,林逸飞说,依靠土地财政的时代已经过去,未来城市的发展不再依靠传统的大规模拆迁、建设,而是进入存量时代。因此,我们应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存量社会,对城市规划、建设、管理进行的全过程动态监测、分析、评价、反馈和改进,治理城市在粗放式开发时代遗留下来的城市内涝、外墙剥落、房屋倒塌等各种问题。

  在从事城市体检工作的过程中,林逸飞所在的团队采用了很多讨巧的小办法。

  “我们来到一座陌生的城市进行体检工作,首先会包一辆出租车,绕着城市逛一圈,因为出租司机是最了解这座城市的群体,哪条是断头路,哪条道路经常堵车,哪条道路经常发生内涝和积水,出租车司机都了如指掌。”林逸飞笑着说,“记得有一次我们在调研的时候,穿着衬衫,带着录音笔、纸和本子,出租车司机看这架势还以为是上面派下来的调查人员,显得十分紧张,话也不敢多说,直到他们解释自己是福州大学的研究人员,司机才放开说了很多关于这座城市的事情。”

  除了出租车司机,外卖员和快递小哥也常常充当城市体检工作的情报员。

  “外卖员每天的接单量基本在30至40单之间,部分超级外卖员可能达到大几十单,他们走访了大量的小区,非常清楚每个小区的情况,基于外卖员和快递小哥的‘情报’能力,我们搭建了一个线上平台,外送人员在平台上报小区问题后,便会相应获得一定金额的奖金,这样既提高了我们收集信息的效率,又提高了外送员的收入,一举多得。”林逸飞说,“你认真观察后会发现,外卖员或快递小哥租的房子一定是该片区内性价比最高的。”

  “城市体检是一个浩瀚而复杂的工程,想要真正做好城市体检和城市更新工作,需要调动城市里每一位参与者的积极性,提高他们主人翁的意识,切实响应‘我的城市我来建’。”林逸飞介绍说,“依靠各个市直部门、街道社区、第三方技术团队,以及广大老百姓的力量,通过深度调研,发现城市问题,形成问题清单,将其作为未来城市工作和城市更新行动计划的参考依据,助力智慧城市建设。”

  借助人工智能大模型解决“城市病”

  随着我国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城市基础设施、人居环境、公共服务等配套资源已接近承载能力的临界点,城市体检已经成为精准实施城市总体规划的有效抓手。但林逸飞坦言,城市体检工作面临着算力资源紧缺和智力资源紧缺两大问题。在智力资源紧缺问题上,智慧研究员尝试通过人工智能大模型去解决智慧城市发展过程中遇到的诸多问题。

  去年,林逸飞团队在给某小区做体检的时候,发现小区有严重的内涝问题,只要一下雨,白马河的水就会通过路面淹到小区里。当时,小区居民就想通过抬高路面的方式让雨水返回到道路去,但是一旦抬高小区内部道路,小区的地基地面便会随之抬高,导致雨水进一步蔓延到小区楼栋里。

  这个例子就说明一件事情:大部分老百姓在日常生活中是无法接触到建筑规划设计院这类专业部门,所以当他们遇到城市问题时,不知道怎样去解决,也没有合适的渠道进行反馈、沟通。基于此,在积累了大量城市数据及对策经验的基础上,智慧研究院生成一个专门解决城市问题的大语言模型,让人工智能去回答老百姓所面临的各种城市问题。

  正是因为有无数个智慧城市改造的完美案例,助推福州市获得首届全球可持续发展城市奖。该奖项是联合国人居署授予城市可持续发展领域的高级别奖项,全球共有5个城市获奖,福州是中国唯一。

  福州能够获此殊荣,林逸飞总结出了两个要点:第一,从可持续发展联合国的角度来看,他们更多的是去考察一个城市在发展及更新上的速度。打个比方,福州市在2015年至2019年的时候,可能只有七八十分的分数,但是通过这些年持续的体检、更新和改造,目前达到了94分,这样大幅度的跨越式增长打动了联合国的评委和专家。而其他城市,原本就已经达到了85分,甚至90分的分数,如今即便它们也上升到了94分,总分和福州一样,甚至高于福州,但增长速度却远不如福州。

  第二,福州作为一个大小适中的城市,它的运行模式、管理方式以及城市体检和城市更新的组织工作方式,是具有学习和借鉴的普遍意义。像上海、杭州这类大型城市、超级城市,它的城市体量和经济规模与其他普通城市相比不可同日而语,并不具有普遍的学习和借鉴意义的。

  “我相信未来的城市一定是丰富而有趣的,绝不是像《头号玩家》里所描述的那样,虚拟世界极度有趣,现实世界则一片废墟。”林逸飞表达了自己的想法,也许在未来的5至10年内,无人驾驶普及,通过共享无人驾驶的车辆就能解决出行问题,那时候城市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林逸飞说,目前城市道路面积约占城市用地总面积的1/3,实现车辆无人驾驶后,道路通行的效率将大幅提高,现在的4车道、8车道将由单车道、双车道取代,届时城市道路面积或将缩减至目前的1/10,空出来的道路面积就变身为城市口袋公园或的街边小品,提高城市的活力及居民的获得感。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